一言以蔽之:排燈節是印度最重要的節日。
隨著科學園區的規模擴大,也有越來越多公司聘請印度籍的員工。
印度在古梵語中稱為Sindhu,所以在司馬遷《史記》中首次被翻譯為「身毒」。到了唐朝,玄奘真的去了一趟印度,回國後寫成《大唐西域記》:「舊云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從此印度這個翻譯就流傳下來了。
(註:古中國對外族人的翻譯字都是選用貶義字,像是南『蠻』、匈『奴』、身『毒』……等。現代翻譯就會選用中性的字,例如中亞和南亞交界的Hindu Kush就翻譯成興都庫什山,其中Hindu就是印度教的意思,現代翻譯成興都,「興都」的發音在閩南語跟「身毒」是類似的,而閩南語和古漢語相近,所以可以知道古代的身毒就是Hindu。)
今天是印度排燈節(Diwali),是印度最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新年更重要。「diwali」來自梵文『dipavali』,『dipa』是「light」、『avali』是「row」,所以『dipavali』是「row of lights」,因此翻譯成排燈節。
排燈節,又譯為萬燈節、印度燈節,也稱光明節,或者屠妖節,是一個五天的節日,於每年印度曆八月(天蠍宮)裡或八月前一周的第一個新月日(即公曆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舉行。耆那教、印度教與錫克教慶祝「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
Reference: 排燈節
Diwali之於印度人,就像是Chinese New Year之於我們,所以印度人在這天也會和家人團聚。但是在園區工作的印度同仁,由於離鄉背井的關係,無法回去印度看父母與親戚。
隨著園區內印度員工的增加,一些公司為了促進文化交流以及增進印度員工的向心力,就會慶祝Diwali。由於這是個印度節日,通常就會有印度美食(咖哩料理是最常見的)、印度傳統服飾(例如紗麗)、寶萊塢(歌舞片電影、有唱歌跳舞的活動)。另外,為了慶祝排燈節,就要有裝飾(公司會有印度式的佈置)、光(蠟燭、放鞭炮)。
在放煙火的時候,我問印度同仁知不知道臺灣最有名的firework在哪裡,他們都回答「台北101煙火」,我告訴他們其實是「鹽水蜂炮」,並讓他們在YouTube上查詢「Yanshui Beehive Fireworks Festival」,他們都看得嘖嘖稱奇,畢竟跨年煙火各國都有,蜂炮倒是只有臺灣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