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二眼三整形

一言以蔽之:牙科、皮膚科、眼科等,近年來變成熱門的選擇。

doctor

大學志願選填指南中,有提到因為產業的關係,臺灣的高薪的工作大部分座落在電資醫牙科系。前幾篇文章都在談電資,這次來聊聊醫牙。

臺大今天宣布,醫學系自2026年起,繁星推薦、申請入學採計將移除學測英文考科、納入社會考科,改為採計國文、數學A、自然、社會等4科,現在高一生適用。

臺大醫學系115學年申請,採計移除英文改納社會科(中央社@2024/06/13)

初看這則新聞,會覺得有點弔詭,萬年第一志願的臺大醫科居然不採計藥名都是外文的英文考科,反而採計文組科系重視的社會考科。當然,我們知道這並不是說臺大醫科不重視英文,而是考招改制後,系所最多只能採計四科計分。臺大醫學系假設其錄取學生英文能力都已經很好了(這個假設通常也是對的),選擇採計社會科,其實就是變相地要求五科全才,畢竟臺大醫科以前就是只收五科滿級分的考生。

2025年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結果昨公布,有網友貼出各校醫學系、牙醫系的門檻,包括成大、陽明交大、高醫等校,牙醫系分數都比醫學系高,直言「現在三類越來越少人想讀醫了」。一名急診科醫師表示,今年牙科再度大獲全勝,幾乎是全線壓倒性勝利。

牙科再度大獲全勝!越來越少人想念醫學系,醫曝現實慘況(中時新聞網@2025/03/28)

前面才剛說臺大醫科是一直以來的第一志願,結果最新的情況是牙科有超越醫科的態勢,會造成這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 醫科的住院醫師養成需要四年,牙醫的住院醫師可以僅有二年。
  • 醫科的住院醫師高機率需要值班,牙醫的住院醫師不太需要值班。
  • 健保總額制度框架造成醫師的收入不斷減少,而牙醫師的自費項目較多可賺錢。
  • 牙醫師容易自行開業,收入會更加豐厚。
  • 牙醫的醫療糾紛相對較少。

醫學系有條順口溜,是關於選科口訣的,說明了皮膚科和眼科的熱門,以及五大皆空(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急診科醫師缺乏)的現象。

一皮二眼三整形
四復五骨六家醫
七射八精九耳鼻
放腫泌尿可搶進
婦兒麻醉逆勢起
內外你媽在哭泣

上述順口溜中的科系簡稱分別為:皮=皮膚科、眼=眼科、整形=整形外科、復=復健科、骨=骨科、家醫=家庭醫學科、射=放射科、精=精神科、耳鼻=耳鼻喉科、放腫=放射腫瘤科、泌尿=泌尿科、婦=婦產科、兒=兒科、麻醉=麻醉科、內=內科、外=外科。這裡面沒有牙科的原因,是因為牙科和醫科從大一入學就分系了。

其實這個排序也跟醫療責任險的費率大致成負相關,各科醫療糾紛越少、保險費率越低(甲類),各科醫療糾紛越多、保險費率越高(戊類),牙科與熱門的醫科科系都屬於甲類和乙類費率。

甲類牙科、中醫
乙類一般內科、家庭醫學科、皮膚科、性病科、病理科、神經內科、胸腔內科、復健科、感染控制科、檢驗科
丙類小兒科、耳鼻喉科、眼科、精神科、核醫科、放射線科、新陳代謝科、腫瘤科、疼痛科、腎臟科、腸胃科、心臟科
丁類外科(一般外科、骨科、小兒外科、胸腔外科、心臟血管、大腸直腸外科、整型外科、神經外科、泌尿科)
戊類婦產科、麻醉科
Reference: 醫師專業責任保險

這個選科口訣的順序也不是臺灣獨有的,在國外叫「ROAD to success」(成功之路),分別指四類熱門的專科醫師:Radiologist=放射科、Ophthalmologist=眼科、Anesthesiologist=麻醉科、Dermatologist皮膚科。

想必未來高中生畢業時的大學志願選填,以及醫學系學生通過國考後的專科選擇,都會更加考慮執業後的收入待遇、工作壓力、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