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想靠當網紅賺錢是很難的,連個便當錢都沒有。
找副業來賺錢
這些年賺錢不容易,所以有些朋友就想找一些副業來增加收入,最常見的念頭就是加入外送,例如Uber Eats、Foodpanda、Foodomo……等等。當了一陣子的外送員後,發現外送員的工作很辛苦,需要面對天氣變化、交通問題,有時候過程中遇到延遲時,客戶的抱怨更是難以忍受。到了月底算一算,扣除油錢後,驚覺也沒賺到多少錢。
颳風下雨出門外送痛苦,能否不出門就賺錢?於是乎就有人想到,那就是網紅了啊。拍拍影片當個YouTuber、播播音訊當個Podcaster、寫寫文章當個博主,主要是靠廣告賺錢。
靠廣告來賺錢
那到底靠廣告賺錢可不可行呢?Google AdSense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線上廣告聯播網,從Google AdSense的介紹「內容製作耗時費力,內容營利輕鬆便利」,看起來只要有創作,就可以從網站流量的廣告賺錢,而且同一篇創作在十年後仍然可以繼續賺錢,能夠賺一輩子,也不需要複雜的網站架設技術,網站擺著就自動賺錢、靠興趣賺錢,聽起來實在是太棒了。
那到底流量能賺多少錢呢?根據國外調查,以臺灣網站為例子,其廣告的千次印象曝光收益(Revenue/Cost Per Mille Impression,簡稱RPM或CPM)的平均是US$0.12,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網站上每秀出一千次的廣告,平均能賺到美金0.12元。這個調查列出了232個地區的曝光收益,下表節錄前二十名和最後三名。
(備註:RPM則是網站主publisher的收入,CPM指的是廣告商advertiser的支出,大抵上這兩個數字是正相關。)
排名 | 地區 | 千次印象曝光收益 |
---|---|---|
1 | 美國 | US$0.68 |
1 | 梵蒂岡 | US$0.68 |
3 | 加拿大 | US$0.49 |
4 | 瑞士 | US$0.47 |
5 | 澳洲 | US$0.46 |
6 | 德國 | US$0.43 |
7 | 紐西蘭 | US$0.41 |
7 | 新加坡 | US$0.41 |
9 | 奧地利 | US$0.36 |
9 | 諾魯 | US$0.36 |
11 | 英國 | US$0.35 |
11 | 芬蘭 | US$0.35 |
11 | 比利時 | US$0.35 |
11 | 阿聯 | US$0.35 |
15 | 南非 | US$0.34 |
16 | 香港 | US$0.33 |
16 | 吐瓦魯 | US$0.33 |
18 | 瑞典 | US$0.31 |
19 | 開曼群島 | US$0.30 |
19 | 拉脫維亞 | US$0.30 |
…… | ||
160 | 臺灣 | US$0.12 |
…… | ||
230 | 波赫 | US$0.07 |
231 | 塔吉克 | US$0.06 |
231 | 南極洲 | US$0.06 |
臺灣的數據是US$0.12,排名第160名,屬於全世界的後段班,而鄰近的日本是US$0.28、南韓是US$0.16、菲律賓是US$0.14、中國大陸是US$0.10、越南是US$0.10。
(備註:在Google AdSense官方網站的例子中,RPM這數字寫的是US$4.00,比真實的數據高出許多,就是要吸引人來使用。以臺灣來看,會高估收益三十倍;即使是美國,也會高估收益五倍。)
一般個人經營的網站,如果每天有1000次瀏覽次數,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了。如果每個網頁放一個廣告,這樣每年有365000次廣告播放,一年可以收到的廣告收入是365000*0.12‰=US$43.80。(事實上,如果只有美金43元,這個錢還完全領不到。Google規定收益總額要達美金100元,才會撥付款項,而且收到Google的電匯後,再扣除銀行的手續費才是真正實得的錢。)
那養網站的成本呢?最少有兩項。第一項成本是網域註冊年費,以.com網址當例子,註冊機構收取的續訂費用是每年US$9.59。第二項成本是網頁託管hosting(租機器放網頁)的月費,比如IONOS最便宜的Essential方案(只能架設一個網站,硬碟容量只有10GB),除了第一年有特價以外,第二年後的月費也要US$6,每年是US$72。因此每年光這兩項維護成本就要US$81.59了。支出的成本比收入還多,而且以上這還不包括投入的時間成本。
從上表中會發現,越是發達(物價高)的國家,其曝光收益越高,例如北美和歐洲國家。英語語系的國家,也有較高的曝光收益,例如南非,因為英語的網站閱讀者較多,廣告商就傾向去該網站打廣告。另外,你可能還會懷疑為什麼吐瓦魯也在前二十名,這是因為其網路域名為.tv,使用這網域幾乎不是吐瓦魯國民,而是被世界許多TV電視業者所註冊。
為什麼創造者收入會這麼低呢?讓我們從廣告商的角度來看問題,想想廣告商投廣告的目的是什麼。廣告商之所以願意付錢打廣告,其實是因為希望讀者看到廣告以後,願意掏錢出來買東西,所以願意出高價打廣告的,多半是有在賣東西的商人。
除非創造者分享的內容是討論有利基的產品,否則很少廣告商會願意出高價來打廣告。常見的AdSense利基市場包括:金融(保險/加密貨幣/投資理財/網路銀行)、健康(減肥/健身/保養品)、房地產、汽車、旅行(住宿/機票)、線上學習、網站架設(虛擬主機/網頁開發)。
那自己不架網站,利用現成的YouTube平臺,會不會比較賺錢呢?其實也有一樣的問題,就是廣告商無法從影片中獲得利益,自然不會來競標廣告,創造者的廣告收益就不會高。例如「這群人」、「阿神」等百萬訂閱數的YouTuber,在今年相繼停止更新,他們除了疲倦需要休息以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廣告收入越來越少。現在YouTube影片裡面越來越多置入性行銷,或是開放觀眾粉絲贊助,就是因為廣告收入少得可憐,沒有業配根本活不下去。
不僅是YouTube頻道,Podcast也很類似,根據統計,臺灣的Podcast節目平均壽命撐不到半年,其實也是因為找不到能夠穩定賺錢的商業模式。因此,素人想靠網站廣告過日子,實在是太難了,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Google AdSense的競價
最後順便科普一下,當網站主(Google稱為出版商)提供網頁空間來放置廣告時,各廣告商會來競價,競價的原則有:
- 內容比對(contextual targeting):Google會利用關鍵字分析等自然語言閱讀的技術,來確定網頁的內容。如果網站的內容受到廣告商的青睞,廣告商就會出高價,例如券商會到介紹投資的網站下廣告。
- 個人化(personalized targeting):如果讀者之前常瀏覽的內容與廣告商有關,廣告商就會出高價,例如讀者最近查詢了旅遊網站,航空公司就來對你打廣告。除了讀者的瀏覽歷史記錄(興趣),讀者的所在地等個人相關資訊也會被參考。
- 刊登位置(placement targeting):如果放置廣告的空間大、地點好,容易吸引眼球,廣告商就會出高價,例如網頁最上面的全幅橫廣告(俗稱leaderboard)。
- 全聯播網隨機放送(run-of-network targeting):如果以上三者的關係都不大,也可能是廣告隨機放送。
關於競價,2021年11月以前,Google廣告採用次高價得標競價(second-price auction),2021年11月以後,Google廣告採用最高價得標競價(first-price auction)。舉例來說,廣告商A出價US$0.3、廣告商B出價US$0.2、廣告商C出價US$0.1,當然就是廣告商A得標,只是以前A要付的錢是US$0.2,而現在A要付的錢是US$0.3。
另外,2023年以前,Google AdSense原本採用CPM、CPC二者並用的計價模式,這意思是讀者看到廣告顯示(Mille Impression)和廣告點擊(Click),廣告商都需要付錢。但從2024年以後,全面改採曝光計價,即使讀者點擊了廣告,廣告商也不用付錢。
以上的網頁廣告的部分,如果是YouTube廣告的話,對應的就是CPM、CPV,其中CPM同樣是廣告顯示(Mille Impression),而CPV是廣告觀看(View),這二者差別是廣告成功播放達30秒以上才算觀看,否則只是顯示。目前CPM、CPV二者,YouTube廣告商都會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