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因為早年只有交大有竹科產業的相關課程,所以竹科裡很多公司都跟交大人有關。
早年台灣的高等教育資源是很匱乏的, 所以每個大學不能像現在一樣廣設系所,而是由政府top-down規劃的。
臺大物理
臺灣大學於1946年成立物理系,臺大物理系是為臺大改制後首創的第一個系所。身為臺灣的最高學府,自然就要主攻學術型研究。
清大原科
清華大學於1956年在新竹復校,第一個成立的系所是原子科學研究所,還擁有東南亞第一座的水池式核子反應器。是的,當年的目的就是開發核子彈,後來還發生了張憲義事件(其透露臺灣研發核武的機密給美國中情局,讓臺灣中止相關研發)。
交大電子
交通大學於1958年也在新竹復校,第一個成立的系所是電子研究所,毫微米元件實驗室(後來改名為奈米實驗室,又與晶片系統設計中心合併為半導體中心)也因此座落在交大校園內。
交大電子研究所和其他學校很不一樣的是,一般學校都是先有大學部、再成立研究所,但交大電子系是先有研究所(1958年),六年後才成立大學部(1964年),甚至一開始時交大電物系、交大電信系還沒有成立對應的研究所前,交大電子所是這數個大學部科系同學報考的研究所。
另外一個很不同的是,其他學校是「電機Electrical」系所,交大是「電子Electronics」系所。交大電子當年做的是微電子電路,而臺大電機、成大電機做的是電力馬達等。舉例來說,臺大電機系當年分成電力、電訊兩組,電力組研究臺灣全島電力系統的架設、電訊組研究廣播及電視廣播。
竹科都是交大幫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於1980年,是臺灣第一個科學園區,當年成立時候的目標就是要發展積體電路、電腦……等,跟交大的主攻點是一樣的,加上地緣關係,所以交大的畢業生就很多到竹科這裡上班,或是交大教授會出來竹科創業,這就是為什麼早年竹科都是交大人的原因。
有一部影片叫《交大幫故事集》,就介紹了這個故事:「當年有八位交大電子所的學生選擇不出國,相約畢業後留在臺灣效力,分別投入產業、學術、教育,結果讓臺灣的科技業開花結果,造就了交大幫——We are NCTU Proud(交傲)。」
根據DIGITIMES報導,交大60多年來已培養近10萬「交大幫」,在電子產業形成不容撼動的影響力,交大幫貢獻台股總市值達45%。前20大企業中的7家電子業,交大校友皆擔任這7家企業的創辦人、董事長、總經理。
當然,隨著越來越多大學成立電子、電機相關系所,而且現在幾乎所有大學的電機系都是教微電子學,電機系和電子系已經沒有分別了。加上竹科的規模越來越大,未來自然會慢慢地稀釋掉交大人的比例了。
本文圖片來源來自各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