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的番號

一言以蔽之:IC番號的背後往往藏著商業的意涵。

每間IC Design House都有很多顆chip產品,為了區分不同的chip,就會對IC命名。

用流水號命名IC

工程師嘛,命名就是流水號,比如TI德州儀器的op-amp IC就叫LM741

既然都提到了LM741,在datasheet裡面有張Functional Block Diagram,如下圖。有沒有一種跟Smith電子學課本op-amp 741似曾相識的感覺啊?是的,連transistor Q的編號都一樣哦。

op-amp 741 block diagram

即便到了今天,流水號還是最常見的命名方式,像是4069是inverter、4071是OR、4081是AND,這些在電子材料行都可以買得到。

申請商標幫IC取名

一開始Intel的CPU也是用x86、286、386、486命名,結果它的競爭對手,包括AMD、Cyrix也都使用這樣的命名法,市場上就會覺得是同一個等級的CPU,但Intel的比較貴,所以就會有消費者買AMD和Cyrix的CPU。

隨著Intel的市佔率不斷地被侵蝕,Intel決定申請商標,然而486這種數字是不能申請商標的,於是Intel在1993年就註冊了Pentium,成為其CPU品牌,後來又陸續有Celeron、Xeon、Core等品牌來區分不同等級的處理器。

AMD沒辦法使用Pentium這個商標,於是AMD也申請了一個Athlon商標,作為其CPU品牌。

為什麼有些IC可以流水號命名,有些IC卻大費周章地命名?

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客戶群的不同。

像inverter、OR、AND這種IC是賣給系統廠的,系統廠用的IC料號一大堆,總不可能每一顆IC都取個英文名字吧,那也記不完。

然而CPU是賣給終端消費者的,消費者去賣場逛街選CPU,看到一個有響亮名字的處理器,直覺就比一個沒有名字的處理器還要威,因此後來的CPU廠商都會給處理器取個好名字。

至於手機,古代2G手機的年代,大家買手機就是看系統廠的名字,例如Nokia手機、Ericsson手機、ASUS手機、Acer手機……,沒人管裡面用哪一家Design House的IC。

後來進入了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手機的主IC——APSOC的效能越來越重要,於是Design House也開始為APSOC取名,像是:

  • MediaTek Dimensity(天璣)
  • Qualcomm Snapdragon(驍龍)
  • Samsung Exynos(獵戶座)
  • HiSilicon Kirin(麒麟)

甚至在同一家公司裡,還會因產品線的不同,有不同的名字。以聯發科的IC命名為例:

  • Dimensity:用於5G Smartphone chip,這字源於dimension(維度)
  • Helio:用於4G Smartphone chip,這字源於Helios(太陽神)
  • Pentonic:用於DTV chip,這字源於Pantone(彩通配色)
  • Filogic:用於Wi-Fi chip,這字源於Wi-Fi logic(邏輯)
  • Kompanio:用於Chromebook chip,這字源於companion(夥伴)
  • Genio:用於AIoT chip,這字源於genius(天才)

有了名字還不夠,還要有數字

Intel Pentium CPU一開始用頻率當作數字,例如Pentium 1500MHz的時脈是1500MHz,比Pentium 1333MHz的效能還快,也賣得比較貴,這很容易讓消費者理解。

Pentium 1500MHz > Pentium 1333MHz

但同一時間的AMD Athlon XP CPU的時脈只有1333MHz,如果也取名叫Athlon XP 1333MHz,這樣消費者自然會覺得這顆CPU最差,因為時脈最低,而且又是比Intel小的製造商。

Pentium 1500MHz > Pentium 1333MHz > Athlon XP 1333MHz

因此AMD就把這顆CPU取名叫Athlon XP 1500+,1500還多個加號,不提時脈只有1333MHz這事,反而暗示消費者這顆CPU效能比Pentium 1500MHz還高。

Athlon XP 1500+ > Pentium 1500MHz > Pentium 1333MHz

所以在這些IC命名的背後,其實是有很深的商業意涵的。你現在還覺得這單純只是流水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