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一言以蔽之:因為大環境的關係,電資醫牙一直是臺灣學生的優先志願。

臺灣人的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生活中的程式」之臉書曾發表過一張圖,叫「臺灣人の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臺灣人の大學志願選填指南

把這張圖虛擬碼化後,可以得到:

if (家裡有礦)
if (有夢想)
return 大膽追夢
else
return 躺平
end
end

if (家裡有負債)
if (讀書有天份)
if (數理好)
return 電資醫牙
else
return 法商金融
end
end
if (喜歡穩定)
if (能忍受長時間孤獨)
return 航海
end
if (喜歡在辦公室工作)
return 公務員
else
return 軍警消防
end
end
if (長得還行)
if (喜歡被人關注)
return 網美
else
return 健身教練
end
else
return 科技業作業員
end
end

if (不需要給孝親費 and 不想買房 and 不想要小孩)
return 找有興趣的職業
end

if (有特別的興趣 and (你的興趣在就業市場有優勢 or 你在興趣這一塊是PR99 or 無論順逆富貧康疾都永遠熱愛你的興趣))
return 去心之所向吧
else
return 電資醫牙/科技業
end

這段代碼大致的邏輯是,如果家裡很有錢就可以隨心所欲(追夢或不幹都可以),反之如果家裡很欠錢就必須看能力儘可能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如果家裡還過得去(不需要給孝親費),那就看自己要不要買房子和生小孩,如果都不要那就沒有負擔,自然可以選有興趣的職業;如果需要買房子或生小孩,在有負擔的情況下,就要選高薪的工作。那如何選高薪的工作呢?看自己的興趣能否賺到錢,若能就選興趣,若不能就只得進科技業。

作者有提到,大家別以為他這選大學志願的指南像是開玩笑,其實並不是,因為最重要的選科因素常常就是家庭背景,其次才是個人興趣。作者也認為興趣跟工作是可以分開的(工作賺錢,再拿錢養興趣),所以要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而這些年來大環境中只有電資產業的薪水是增加的、以及醫生還持續賺錢,其他產業都是走下坡,這也是為什麼上圖中很多最終節點都是電資醫牙和科技業 。

RIASEC職業傾向測驗

大學志願選填

如何能夠知道自己的職場興趣呢?有一個測驗叫做「RIASEC職業傾向測驗」,是由John Holland博士提出的,博士主張個人職業的選擇是基於其過去經驗的累積,加上人格特質所做的選擇,所以某個特定職業也會吸引有類似經驗與人格特質的人。因此他將人區分為六種類型:實用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事務型(C)。

類型中文偏「人」還是「事」偏「具體」還是「創意」說明
Realistic實用型事物喜歡實際動手做,在工作上講求具體
Investigative研究型事物創意仰賴自己的思考,透過研究來解決問題
Artistic藝術型人群創意重視創造與創新,不喜歡制式規則約束
Social社會型人群關心他人、樂於幫助,重視團隊合作
Enterprising企業型人群具體擅長制定計畫,積極推動團隊前進
Conventional事務型事物具體喜歡SOP、注意細節,務實地穩紮穩打

例如AS類型適合讀外文系所、SE類型適合讀法律政治教育系所、EC類型適合讀會計系所、RI類型適合讀工程系所、RIS類型適合讀醫學系所……等等。

在這個職業探索網站有個簡單的測試,回答在60個職場中,自己的喜歡程度(強烈不喜歡、不喜歡、不確定、喜歡、非常喜歡),結果就會出來一個六邊形,顯示你在R、I、A、S、E、C六個屬性的程度,並給出一些適合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