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科技公司的分紅通常是由考績決定的,所以員工都很重視自己的考績。
巫術測驗
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五年級的學生得參加「普通巫術測驗 」,七年級畢業前要參加「超勞巫術測驗」。測驗科目有符咒學、變形學、藥草學、黑魔法防禦術…等,成績將會影響未來求職的選擇,例如要申請當正氣師,得在五門科目測驗中取得傑出或良好的成績。
測驗等級分成:
- O(傑出、Outstanding)
- E(良好、Exceeds Expectations)
- A(及格、Acceptable)
- P(差、Poor)
- D(很差、Dreadful)
- T(極差、Troll)
公務人員年度考核
公務人員到了年終歲末,也有年度考核。年度考核總分以一百分為滿分,其等次如下:
- 甲等:八十分以上
- 乙等:七十分以上、不滿八十分
- 丙等:六十分以上、不滿七十分
- 丁等:不滿六十分
獲得甲、乙等可以晉薪級,並加發若干考績獎金(例如半個月或一個月);倘若獲得丁等,則會被免職解僱。
Google的考核制度
Google在今年五月啟用新的考核系統,稱為Googler Reviews and Development (GRAD),根據報導,這個考核分為下列幾個等級:
- Transformative Impact(變革性影響力)
- Outstanding Impact(傑出的影響力)
- Significant Impact(顯著的影響力)
- Moderate Impact(中等的影響力)
- Not Enough Impact(影響力不足)
台積電的考績制度
竹科公司為了汰弱留強,也會在年終對員工打考績。以台積電為例,根據報導,台積電的考績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 O(傑出、Outstanding)
- S(達標、Successful)
- S+
- S
- S-
- I(需要加強、Improvement Needed)
- U(未達標、Unacceptable)
其中考績O等的約佔公司員工10%、S等佔80%~85%、I等和U等則是各約0%~5%左右。根據另一篇報導,台積電在2008年金融海嘯裁員的時候,如果連續三年考績拿到I或年度拿到U者,就給予資遣。
聯發科的考績制度
再以聯發科為例,根據報導,聯發科的考績分為下列幾個等級:
- E(傑出、Excellent)
- I(達到期望、Meet Expectation)
- I+
- I
- I-
- N(需要改善、Need Improvement)
不同系統的考績制度
同樣是I等,在聯發科是符合預期的中間考績,但在台積電是負面的考績,I等在台積電俗稱「吃棍子」,棍子吃太多根是會被資遣的。
光台積電和聯發科二間公司,就有不同的考績取名系統。其實,我一直搞不懂HR為什麼要發明這麼複雜的字母排序,如果像公務員一樣叫甲乙丙等(對應電動的ABC等),或是小學生成績單的優甲乙丙等(對應電動的SABC等),這樣不是很好記嗎?
我可以理解HR想分很多階,但又不想讓同仁感受不好的想法,例如S等就會讓同仁感覺比O等差一大階,所以就弄出了S+,S,S-,這類的小分階。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應該用簡單的ABC,如同國中會考的「A++,A+,A,B++,B+,B,C」很容易懂。
績效管理與發展
傳統上,公司使用的考核系統是Performance Management(PM),「績效管理」就是考核一段時間內(例如今年)的的績效。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引進Performance Management Development(PMD),「績效管理與發展」除了評估員工過去的績效外,還要探討員工未來的潛能。這些評比,通常就會決定同仁下一次的調薪和分紅。
主管會在這一段時間,跟同仁一對一面談,除了總結這一年的表現以外,也順便和同仁討論未來的職涯,像是對目前的工作會不會膩、是否想要job rotation等等,找出最適合同仁發展、也最契合公司成長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