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有很多堡

一言以蔽之:德國有很多城堡,而這些城堡後面變成了地名。

為了因應在地製造,台積電加速全球布局,近年來陸續前往美國、日本、德國投資設廠,其中德國廠在德勒斯登,這也是台積電在歐洲的首座晶圓廠。今年8月20日,德勒斯登廠舉行動土典禮,董事長魏哲家親自前往發表演說,許多官員(包括德國總理)都有到場祝賀。

去過德國旅遊的人會發現,德國有很多地名都叫「堡」,這是什麼原因呢?

德國城堡的地名

城堡

中世紀的歐洲,有一個神聖羅馬帝國,其領地主要包括今天的德國。不過這個神聖羅馬帝國,其實不是一個單一國家,而是境內林立了許多諸侯國,因此法國文學家伏爾泰就說它「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

這些在地的諸侯為了自我保衛,就建起了城堡,領主自己住在堡內,子民就在城堡週邊陸續發展,最後慢慢形成了都市,城市就用城堡的名字來命名。由於小諸侯國很多,所以現在德國就很多取名為「堡」(burg)的地名。

  • 阿沙芬堡(德語:Aschaffenburg)
  • 奧格斯堡(德語:Augsburg)
  • 貝恩堡(德語:Bernburg)
  • 布蘭登堡(德語:Brandenburg)
  • 杜伊斯堡(德語:Duisburg)
  • 弗萊堡(德語:Freiburg)
  • 漢堡(德語:Hamburg)
  • 馬德堡(德語:Magdeburg)
  • 馬爾堡(德語:Marburg)
  • 梅澤堡(德語:Merseburg)
  • 歐登堡(德語:Oldenburg)
  • 拉芬斯堡(德語:Ravensburg)
  • 雷根斯堡(德語:Regensburg)
  • 沃爾夫斯堡(德語:Wolfsburg)
  • 符茲堡(德語:Würzburg)

這些城市中,最有名的無疑是漢堡了,它是查理曼大帝(就是撲克牌紅心K的那個人)為了抵抗斯拉夫人的入侵,在易北河建築的要塞。目前漢堡是德國僅次於柏林的第二大都市,也是德國最大的港口。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是,漢堡居民移民去美國後,把當地食物「麵包夾肉排」也帶到了美國,並命名為hamburger,也就是「漢堡市的食物」,現在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速食——漢堡。

另外還有一些地名,以前是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但目前不在德國境內。

  • 盧森堡(德語Luxemburg、盧森堡語Lëtzebuerg):被德國、法國、比利時所包圍。
  • 史特拉斯堡(德語Straßburg、法語Strasbourg):歷史上被德國、法國交替擁有,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該市被法國索回。

由於各地語言不同的關係,德語的burg,在盧森堡語叫buerg,在法語叫bourg,在英語叫burgh。中文就翻譯成「堡」,這個翻譯挺好的,音和義都很到位。

也被翻譯為堡的地名

有些地名,其實不是burg結尾,用堡來翻譯就沒那麼適當。

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設立了一個軍事法庭,來審判第三帝國中最重要的納粹領導人,地點就在德國境內的紐倫堡(Nürnberg)。紐倫堡是berg結尾,這在德文是「山」的意思,所以應該義譯為紐倫山,或是音譯為紐倫貝格。但由於紐倫堡大審已經聲名大噪,所以紐倫堡的翻譯就被沿用至今。

另外一個知名的城市——伊斯坦堡(İstanbul),橫跨歐亞大陸,是土耳其的最大都市,其舊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是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建立的新首都。伊斯坦堡是bul結尾,臺灣的翻譯選用堡這字,而大陸則是翻譯成伊斯坦布爾。

至於漢堡市的食物hamburger,更適當的翻譯是漢堡包,香港就是這樣翻譯的。也可以選用另一個「飽」字,譯成漢飽或漢堡飽,也很有韻味。

鄭成功營鎮的地名

寓兵於農

最後,從德國說回臺灣。與德國類似,臺灣有很多地名是叫「營」的,這就多虧了國姓爺。

鄭成功率軍登陸臺灣後,一直有軍糧不足的問題,所以他實施了寓兵於農的屯墾制度。這些由軍鎮屯駐開墾的地區,就被稱呼為營盤田,主要分佈在臺南、高雄一帶。其營鎮的名字,後來就成為了當地的地名,例子有:

  • 營系列:左營、下營、後營、大營、中營、柳營、林鳳營。
  • 鎮系列:前鎮、後鎮、左鎮、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