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花蓮大地震

一言以蔽之:我們無法避免災害,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提升對抗災害的韌性。

2024年4月3日上午八點左右,花蓮外海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震源深度為15.5公里,全臺都有感受到震度。這次地震也是九二一地震後25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對比: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之規模為7.3,震央在南投,震源深度為8公里。)

25年來其他規模7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都超過40公里,所以都比較沒有感覺。反觀這次花蓮地震是極淺地震(極淺地震<30Km、淺層地震30~70Km、中層地震70~300Km、深層地震>300Km),所以各地都是很有感的。

超商、百貨和大量場,因為有許多商品擺在架子上,在地震時都掉到地上,網路上就流傳量販店紅酒全倒的血流成河照片。類似的場景也發生在圖書館,慘一點的是書櫃如骨牌一般地倒塌,好一點的則是書籍掉落。

Reference: 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臉書

至於園區,發生地震的時候是上班時間,由於晃動很大(看著紅綠燈和電線桿一直搖),路上汽機車都停止,造成交通暫時性混亂。至於已經在廠區的員工則是連無塵衣都沒脫,就被緊急疏散到戶外避難。

地震
Reference: 57東森財經新聞@2024/04/03

新聞的報導,辦公室裡面天花板塌下來,裸露的線路在頭頂晃來晃去,牆壁的瓷磚和水泥掉下來,慘不忍睹。當時在高樓層辦公室的同仁說,感受到的震度很強烈,加上天花板的東西一直掉,大家都嚇呆了。當時電梯預防性地自動停止運轉(也不敢搭電梯),只能儘快下樓梯到一樓。

地震對園區公司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某廠本來排定的春假要歲修只好全都取消,廠務全部拉回來處理修繕。

地震造成園區公司的經濟損失,主要是產線被迫停擺,做到一半的半成品可能要報廢,還有破片的損失……等等,如果製程的cycle time越長(例如先進製程),那麼半成品就會越多,損失就會越大。再來是機臺產線要重新清理校準後才能重啟,這些都會造成供應延遲,部分營收就會遞延認列。

九二一大地震時,給了廠區一場震撼教育,例如晶圓塔整個倒下來,整批貨都報廢。這次經驗逼迫工廠得積極地面對地震帶來的風險,例如台積電就導入超越法規要求的地震防護機制,包括廠房全面裝設減震阻尼器、爐管裝隔震平臺、晶圓儲存設備增加止滑片……等。加上平時的地震演習,在災害應變上已有很豐富的經驗,在一天內設備的復原率就可以達到80%以上。

地震發生後,媒體總是會憂慮產線停擺,然後公司就會出來發發新聞稿說營運不受影響。這其實是因為園區公司的設備員工之韌性都很強大,很快就能把產線恢復,比如台積電人資副總在接受CNN採訪時說:「如果發生地震,我想所有工程師都知道,他們必須盡快回到公司,當時幾點都不重要,就算是半夜,他們也要回來。」其實這事還真發生過,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凌晨二點多,園區內馬路大塞車,就是因為員工都急著趕回公司。

不僅公司內部由上到下的韌性強大,外部的配合也很給力,如同媒體報導中,內部的設備工程師所言:「如果發生在假期,或非上班時間,所有人將在一小時內立即回廠。」以及外部的設備供應商說:「我可以向你保證,台灣所有的工程師都在上班,就像黃蜂傾巢而出,協助機台恢復運作。」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可以很快速地將產線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