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係數

一言以蔽之:利用吉尼係數來判斷所得以及財富分配平均的程度。

五一勞動節,勞工放假一天(如需出勤,另有加班費),勞工應該要開心才對。不過幾天前主計總處公佈的統計數字,卻令人開心不起來。

根據報導,2021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前20%(PR80)富有家庭資產淨值是後20%(PR20)的66.9倍,和三十年前1991年的16.8倍相比,有顯著地提高,也就是貧富差距變嚴重了。

除了PR80與PR20的財富比,另外一個評估貧富差距的指數是吉尼係數。將人口累計百分比當橫軸,該部分人的所得佔人口總財富的百分比當縱軸,來作圖先得到羅倫茲曲線y=f(x)。羅倫茲曲線與斜率45度的直線之間的面積再乘以二,就是wealth Gini coefficient。(備註:這裡假設所有人民的財富都沒有負數。)

Gini = 2*∫(x-f(x))dx, {x, 0, 1}

舉例來說,倘若全體人民的財產都一樣,曲線會滿足f(x)=x,那麼財富吉尼係數就是0。倘若全體人民的財產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曲線會滿足f(x)=0,那麼財富吉尼係數就是1。財富吉尼係數亦即財產分配的惡劣程度,係數越大,貧富差距就越大。

Gini Coefficient

如上圖,吉尼係數就是黃色的面積再乘以二,其中乘以二只是為了將係數normalize到0%~100%,所以吉尼係數的大小主要就是看黃色面積的大小。藍色的直線y=x是理想的分配,而紅色的曲線y=f(x)是實際的分配,因此從藍色直線與紅色曲線的差異就可以知道現實距離理想有多遠。

臺灣在1991年的財富吉尼係數只有47.0%,而到了2021年變高到60.6%,這三十年來雖然經濟蓬勃發展,但貧富差距也是變大了。

如果把財富換成所得,類似地也可以得到所得吉尼係數,所得吉尼係數也是介於0%~100%之間。所得吉尼係數亦即收入分配的惡劣程度,係數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

一般來說,如果所得吉尼係數超過40%,就有所得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容易引發階級對立而造成社會動盪,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根據報導,臺灣在2022年的所得吉尼係數為34.2%。

貧富差距擴大是自由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根據法國經濟學家Piketty的大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如果資本的收益率大於經濟增長率,受僱員工報酬占GDP比重會逐年下滑,財富就會集中在少數資產階級的手裡。白話地說,就是公司賺的錢主要是被股東拿走,而不是成為員工報酬。

如果看Ptt和Dcard的討論,就會發現新竹的工程師明明已經是高薪的園區新貴了,但還是一直抱怨買不起房子。事實上,一個沒有父母後援的工程師,是很難負擔得起竹科附近房價的。也因為投資房地產賺的錢比工作還多,就導致很多人也加入投資客的行列,進而使得園區週遭的房價更是快速飆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