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在台積電每個人都是小螺絲釘,工作壓力爆棚。

台積電美國廠的文化差異
美國總統川普和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於三月三日在白宮共同宣布,將再斥資1000億美元(不包括已有的650億美元投資)擴大在美晶片製造業務,預計建造5座最尖端先進的生產設施(晶圓廠*3+先進封裝廠*2),以及設置研發中心。
這是近來臺灣最熱門的新聞,相關的新聞討論也非常多,主要是圍繞在關稅、晶片法案補助、美國製造、成本上升……等。除了這類的報導,以往一些比較不為人討論的週邊話題,也由於台積電的熱度而陸續出現,例如臺灣和美國的工作文化差異。
員工提起訴訟,指控台積電高層存在種族和公民身份歧視,台積電的「敵對工作環境」是「普遍和嚴重的」,聲稱「非東亞、非台灣和非中國員工,不斷受到台灣管理層的責罵和吼叫,包括在同事面前,並被稱為『懶惰』和『愚蠢』,僅僅因為他們是美國人。」
台積電遭30美國員工告歧視!控「開會講中文、罵愚蠢」下月開庭(自由財經@2025/03/09)
台積電的螺絲釘文化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提倡過「螺絲釘文化」,報導指出,台積電勝出的關鍵,就在於這樣的文化。在台積電,老闆會一直review你,你就會這樣review別人,因此對事情了解的程度,就會比競爭者還深入。如果你出了問題,就會被highlight,開會時被押AR,要趕緊解決,因此對問題解決的速度,就會比比競爭者還迅速。
- Review(檢討):對於工作過程的檢討評估。
- Highlight(HL、高光):本來這個英文字是強調的意思,但在工程師語言中,變成犯錯後會被責怪或被點名出來負責,所以工程師常直譯成「高光」。通常是負面的強調,所以有些公司會改叫「Lowlight」。
- Action Required(AR、待完成任務):在會議中被指派的任務,通常會記錄在excel上,需要定期回報進度。
台積電工程師的每日生活
SEMI VISION有一篇文章《Life in Foundry》,描述了台積電工程師的每日生活(這篇報導有更精確地中文描述):
時間 | 待辦事項 |
---|---|
06:10 | 起床 |
07:00 | 開車上班 |
07:30 | 抵達達公司停車場 |
07:35 | 開始工作 |
07:35~08:00 | 晨會檢查和準備 |
09:00 | 生產製造會議 |
10:00 | 高階生產製造會議 |
12:00~13:30 | 午餐休息 |
13:30~17:00 | 參加會議、處理工作 |
17:00~18:00 | 會議總結 |
18:00~19:00 | 晚餐休息 |
19:00~21:00 | 處理工作 |
21:00~22:00 | 交接工作 |
由上表會發現員工花很多時間在開會,白天開會忙到沒空做事,只能晚上加班,才有辦法安靜下來專心做事,怪不得許多園區人總是自嘲「上班就是『meeting and check』」。
有個笑話(搞不好還真的發生過)是這麼說的,公司發現同仁的會議太多,為了協助員工增加效率,老闆就成立了一個taskforce,叫大家來「開會」討論「如何減少會議」。是不是很諷刺,這個taskforce不但沒有減少會議數量,反倒還增加了會議。
由上表還可以看到在台積電的工時很長,執行力自然就很強。有個笑話問說台積電和英特爾最大的差別是什麼?答案是英特爾員工睡覺睡太多了。舉例來說,台積電在2014年曾提出「夜鷹計畫」,招募人員投入大夜班的研發輪值,讓研發全天二十四小時都在運轉不間斷,當年被網友寫成對聯「十萬青年十萬肝,夜鷹計畫救臺灣」。
工程師猴子的一生
在《工程師猴子的一生》這部影片中,很寫實地說明了在台積電工作的故事以及壓力:
- 亞洲父母覺得兒子在台積電的工作很給他們長臉,是家族之光。
- 學長姐內部推薦學弟妹比較容易被錄取(前面這段是在為後面學長抓交替埋哏)。
- 職場上不要期待別人會教,還是要靠自己摸索(mentor已經很忙,還要抽空教新人,自然沒有耐心)。
- 上班塞車、員工餐很難吃。
- 每天一直無止境地加班(台積電股票代碼是2330,被網友戲稱為晚上23:30才下班),小夜班都變成大夜班。
- 就算下班了也要待命,常被call回去(台積電在接受CNN採訪時曾說:就算地震發生於半夜也得趕回公司)。
- 工作節奏很快,所有人都像小螺絲釘,在高壓下運轉。
- 豐厚的薪水跟獎金,都是用肝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