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分配問題

一言以蔽之:資源分配後,要讓群體成員感受到有公平的待遇。

羅馬規則

一個士兵來分割麵包,而另一個士兵先選擇屬於他的一半。

古羅馬軍隊規章

同仁帶了結婚喜餅來公司分享,為了要公平地分給部門內十六個同事,於是我們就仿效羅馬規章,找一個人來分喜餅,但他得最後選自己的那一塊,因此就能保證分餅的人會公正地分成十六份。

不過這樣只有一個人切餅,對其他十五個人也不太公平(這十五個人中先選的那個人有優勢),因此另外一個改良版的方案是:

a1,a2,a3,...,a15,a16共十六個人
a1先切出一塊他認為是1/16的部分
a2把剩下的餅,切出一塊他認為是1/15的部分
a3把剩下的餅,切出一塊他認為是1/14的部分
...
a3把剩下的餅,切出一塊他認為是1/3的部分
a15把最後剩下的餅,切出一塊他認為是平分的部分
a16不切餅
至此,餅被分成十六份
a16先選走一份
a15其次選走一份
...
a2選剩下二份的一份
a1拿最後的一份

資源分配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歷史上因為資源分配不均而造成組織矛盾、團隊內訌的的例子層出不窮,上面這個經典的分餅問題,就是利用羅馬規則來公平分割。

不過,就算我們真的切割成等重的十六份餅,大家就都會滿意嗎?事實上,這塊烏豆沙喜餅,有人喜歡吃核桃、有人喜歡吃蛋黃,有人喜歡吃豆沙內餡、有人喜歡吃外圈的餅皮。也就是說,每個人對餅的各部分的價值觀點不同,有人願意拿二倍的豆沙內餡來換一顆蛋黃,分成等重的十六份餅,反而讓大家都不滿意。

這意思是說,在資源分配上,我們追求的不是「比例公平的最大化」,而是「滿意程度的最大化」,大家各取所需,就算資源分配並沒有平均,然而大家反而都會滿足。

我們如何分這塊餅

最後回到我們部門的這塊喜餅,當然我們不會為了這一塊餅斤斤計較而大費周章,所以我們就直接切一切,大家選來吃。但我們並不是切成十六分之一的扇形,因為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管再怎麼公正,結果還是會有些大片有些小片,而且中間圓心的地方還會切爛掉。

所以我們採用的是wafer切die的方式,不切成扇形,而是切成長方形,這樣切完的餅不會散掉,而且每一小塊大家用牙籤都很容易拿起來,一口接著一口,大家就都吃得很開心。

切分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