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用例子來簡述經典的秘書問題。
在主管面試徵才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找到最好的人才,那麼應該採用什麼策略呢?
假設部門要補一個職缺,預計要找三個人來面試。由於類比這領域的人才很稀缺,是勞方市場,若在面試後沒能錄取該人選,他就會去其他公司就職了,也就是主管不能騎驢找馬。
姑且稱這三個人選為A、B、C,他們的能力分別為(分數高表示能力好):
人選 | A | B | C |
能力 | 90 | 70 | 50 |
這三個人選來面試的順序是隨機而且未知的,總共有六種排列方式:
- A→B→C
- A→C→B
- B→A→C
- B→C→A
- C→A→B
- C→B→A
我們來比較一下以下這幾種策略:
- 策略一(隨機策略):錄取第一個來面試的人;
- 策略二(隨機策略):錄取第二個來面試的人;
- 策略三(隨機策略):錄取第三個來面試的人;
- 策略四(心中一把尺策略):先設定一個標準=40,如果來面試的人能力超過40就錄取;
- 策略五(心中一把尺策略):先設定一個標準=60,如果來面試的人能力超過60就錄取;
- 策略六(心中一把尺策略):先設定一個標準=80,如果來面試的人能力超過80就錄取;
- 策略七(心中一把尺策略):先設定一個標準=100,如果來面試的人能力超過100就錄取;
- 策略八(先觀望再選擇策略):面試的第一個人總是不錄取,拿他的能力Vth當標準,若後面來面試的人出現了一個能力比Vth還高的人,就錄取這個人(比Vth高的第一個人),若後面來的所有人都沒有能力比Vth高的人,只好錄取最後一個人。
下表是六種排列方式配上八種策略下,最終所錄取的人選,並計算各個策略錄取者的能力期望值。
人選來面試的順序 | 策略一(1st) | 策略二(2nd) | 策略三(3rd) | 策略四(>40) | 策略五(>60) | 策略六(>80) | 策略七(>100) | 策略八 |
---|---|---|---|---|---|---|---|---|
A→B→C | A | B | C | A | A | A | C | C |
A→C→B | A | C | B | A | A | A | B | B |
B→A→C | B | A | C | B | B | A | C | A |
B→C→A | B | C | A | B | B | A | A | A |
C→A→B | C | A | B | C | A | A | B | A |
C→B→A | C | B | A | C | B | A | A | B |
錄取最優秀人選A的機率 | 33% | 33% | 33% | 33% | 50% | 100% | 33% | 50% |
六種順序下的平均得分(期望值) | 70 | 70 | 70 | 70 | 80 | 90 | 70 | 77 |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發現策略五和策略六是最佳的方案。這個意思是說,如果主管很有經驗,可以從過去幾年的面試,先估計出一個適合的標準,拿來評估今年的面試者,那麼主管可以找到優秀的人選。
然而如果主管沒有經驗,把標準定得太低(策略四),就容易濫竽充數,早早就關門;或是把標準定得太高(策略七),就容易招不到人才,拖到最後勉強收一個。這兩個策略,結果跟亂槍打鳥(策略一、二、三),會得到一樣的期望值。
所以核心的問題在於,經驗不足的主管如何訂出一個恰當的錄取門檻?
對於經驗不足的主管,其最佳方案是策略八:「先拿來面試的所有人選的前37%人當觀察,在這37%人中找出最優秀的一個當成標準;再繼續面試,若後面來面試的63%人中,有任何一個人超越標準就錄取他;如果後面這63%的人都沒有比標準高,就錄取最後一個來面試的人。」
如果把預期面試的人數從三人增加到五人,結果是類似的,先觀望再選擇仍然相對好的策略,較容易錄取到相對優秀的A和B。也就是說,先觀望一些人選,知道大致水平後再定出錄取的標準,再用這個標準來選擇後續的人選。
人選 | A | B | C | D | E |
能力 | 90 | 70 | 50 | 30 | 10 |
隨機策略 | 先觀望一人再選擇策略 | 先觀望二人再選擇策略 | |
---|---|---|---|
選到A的機率 | 24/120 | 50/120 | 52/120 |
選到B的機率 | 24/120 | 32/120 | 28/120 |
選到C的機率 | 24/120 | 20/120 | 16/120 |
選到D的機率 | 24/120 | 12/120 | 12/120 |
選到E的機率 | 24/120 | 6/120 | 12/120 |
120種順序下的平均得分(期望值) | 50 | 68 | 66 |
這就是經典的秘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