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高效團隊默默在做的事就是互相關心。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其實是原文書的副標題「The Secrets of Highly Successful Groups」。原文書的主標題是「The Culture Code」——「文化的密碼」。culture(文化)這字的源自法文的culte或更早拉丁文的cultus,本意是care(關心),後面演變為cult(膜拜、信仰)。
本書一開始先用了一個競賽來揭開故事的序幕,這競賽的結果是兒童團隊打敗了所有團隊,包括MBA團隊、CEO團隊、律師團隊等,獲得最佳的結果,其關鍵就在於小朋友的團隊文化是最強大的。
書中提出要產生能一加一大於二的團隊,可以用三個技巧:
- 打造安全感
- 分享弱點
- 確立目標
打造安全感
作者主張若一個團隊要能溝通順暢,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為團隊打造安全感,如果成員在團隊內都無法有安全感,如何能期待他們暢所欲言?在欣賞籃球、棒球或是許多團隊運動比賽時,會發現運動員之間,常常有擁抱和擊掌等親密動作,這些表達信任的動作,可以讓雙方都建立起信任和歸屬感,這也就是團隊默契化學反應(team chemistry)。
研究指出,如果公司能夠增加員工接觸機率,他們彼此之間就越會發生連結,進而創造效益。如果把員工比喻成粒子,布朗運動告訴我們溫度越高,粒子的運動越活潑。也就是說,如果員工的碰撞機會越高,就容易提高這個團隊的溫度(熱情)。例如將團隊成員的辦公室座位距離減短、增設咖啡機讓員工聊天、鼓勵員工在餐廳用餐……等,都可以最大化碰撞機會。
Allen Curve這理論說,團隊成員溝通的機率隨著座位距離增加而快速下降,大家都先找坐在隔壁的同事,而懶得去找坐很遠的同事,如果跨了不同樓層,見面的機率更是大幅度降低。也不只是實體講話的溝通如此,連寫e-mail的溝通也是這樣,雖然寄e-mail到不同樓層的張三和寄e-mail到不同縣市的李四,電子郵件傳送的時間是一樣的,但大家還是比較常寄信給同一棟大樓內的張三,因為親密感不同,李四感覺就比較疏遠。有些公司為了降低這種隔閡,就會成立war room(作戰室),來打破穀倉效應。
分享弱點
團體內要建立合作關係,彼此就不要怕分享弱點。有句話說「最美的風景是人」,為什麼在地人很有人情味,願意無償地幫助外國觀光客,即便語言不通?這是因為分享脆弱,恰恰就是建立合作的途徑。
- 外國人傳出訊號「我很脆弱」(我不認識路)
- 在地人偵測到訊號,並回傳「我也很脆弱」(我不會講英文)
- 雙方都偵測到訊號,彼此親密度與信任感提升
於是外國人比手劃腳表達自己要去的地方,在地人親自帶外國人去。作者稱這樣的互動叫做vulnerability loop(脆弱循環),因為雙方都認知到對方的脆弱,反而能放鬆下來進行連結。團隊內的成員願意分享自己的弱點,自然就能聆聽互相的心聲(不單單是語言上,也包括行為上的傾聽),而達成一致性。
確立目標
當團隊內的成員能達成同步後,接續就是要確定團隊的目標。但作者探討的不是目標該怎麼定,而是如何在現狀與未來的理想之間產生連結,並引導動機。書中的例子是當老師相信學生具有不凡的潛力後,就會更投入更多,即便每一個改變都很小,都微小行為合在一起後,就會創造出良善的正循環。在過去一文「達成遠大的目標」中,TED演講也告訴我們,連結出每日的良好習慣,最後就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書中舉了嬌生的例子,公司設立了信條,並不厭其煩地讓員工知道公司的行事準則,當困境發生時(芝加哥千面人投毒事件),員工自然有行動判斷的依據,選擇全面回收藥品並開發新的安全包裝,最後藥品又重新復活贏得市佔率。
一個好的環境,就是能在每天的良好習慣和長遠的目標之間建立起敘事連結,讓工作的意義朝向目標,這些日常點點滴滴,自然就會成就高績效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