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如何在不斷變動的歷史中躍升,便是我們恆久的挑戰。
柯林斯是知名的管理學作家,他最著名的二本書應該是《基業長青:企業永續經營的準則》和《從A到A+》。而這本《恆久卓越的修煉》(Beyond Entrepreneurship 2.0)是他把1992年的原著作《Beyond Entrepreneurship》,再整合三十年來的的洞見與體悟而重新出版。
願景
戰場上常有這樣的例子:「贏了眼前,卻輸了永遠;贏了局部,卻輸了全部。」最知名的例子就是珍珠港事件,日軍在極少的傷亡下,造成了了美軍的重大傷亡,偷襲珍珠港無疑地是極成功的戰術,但日本的這次偷襲卻驚醒了正在沉睡的美國,反而造成後來的戰略大失敗。相反地,中國的對日抗戰,就是「輸了短線,卻得了時間;輸了前方,卻穩了後方。」中國雖然幾乎每場戰役(華北、淞滬、南京戰役)都輸給日本,但卻成功地把由北向南的作戰線,轉為由東向西,而讓日本陷入持久消耗戰,並爭取到時間將物質遷移到四川大後方,最後贏得了勝利。
在商場上也一樣,我們常常著重在如何將某個產品賣得更貴更多(戰術),但其實更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該用什麼樣的產品來鎖定什麼樣的客戶(策略),而背後更基本的問題是這條產品線到底符不符合我們公司的價值、該不該被開發(願景)。也就是說,願景是一家公司的憲法,公司的決定要基於這部憲法,願景→策略→戰術,這樣的順序才不會走偏。
Collins-Porras Vision Framework說一個好的願景要包括「核心價值和信念、目的、使命」,核心價值和信念是企業的DNA、目的是企業的指南針、使命是企業的目標。以台積電為例,其願景為「be the most advanced/largest technology/foundry services provider/partner to fabless companies, to forge a powerful competitive force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核心價值為「ICIC」(Integrity、Commitment、Innovation、Customer Trust),使命為「be the trusted technology and capacity provider of the global logic IC industry」。
很多公司跟台積電一樣,沒有公開目的,只有揭露使命,這是因為目的是公司存在的宣言,能夠在百年內持續領導公司,但使命卻是可以在特定時間內達成的目標。以台積電而言,當年在制定使命的時候,規模還遠遠比不上Intel,而報導指出現在其市占率高達56.1%,穩居全球龍頭,其實台積電已經達到它的使命了,根據本書,台積電應該要重新制定更膽大包天(BHAG,big&hairy&audacious goal)的目標了。
Core values and beliefs | 核心價值幾乎不變 |
Purpose | 企業存在的宣言,持續百年領導公司 |
Mission | 大約十年的目標,完成後就訂新的使命 |
Strategy | 根據使命,大概每年訂新的策略 |
Tactics | 隨著環境和市場態勢,不斷地調整 |
策略
產業演化
產業演化的階段,可以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如果把橫軸訂為時間t(單位:月)、縱軸訂為銷售密度S(單位:元/月)、積分面積就是銷售金額(單位:元),那麼可以得到各階段的策略。
產業演化階段 | 成長速度dS/dt | 銷售密度S | 總銷售金額∫S·dt | 策略 | 範例 |
---|---|---|---|---|---|
萌芽期 | dS/dt>0,小幅成長 | 很小 | 很小 | 需要教育客戶以利產品推廣 | 賈伯斯於2007年第一次iPhone發表會,展示手指觸碰和地圖直接撥電話到Starbucks訂咖啡 |
成長期 | dS/dt>>0,快速成長 | 中等 | 普通 | 建立品牌知名度 | Samsung帶著清楚的品牌定位切入市場,在機場等處打全球級廣告,建立它也是和SONY一樣高端的數位產品供應商 |
成熟期 | dS/dt=0,不成長了 | 最大 | 最大 | 強調品牌差異 | OPPO為了在眾多Android手機品牌中脫穎而出,就主打照相功能。其新logo把O換成橢圓形,就暗示著眼睛 |
衰退期 | dS/dt<0,萎縮 | 由小到 中等 | 由小到 中等 | 重新激發產業活力 | 可口可樂推出Zero、纖維+等新口味,以及換曲線瓶包裝 |
內部和外部評估
訂定策略時需要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其中內部評估就是SWOT分析裡面的Strength和Weakness,對應的外部評估就是Opportunity和Threat。內部評估要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看手頭上有什麼資源、知道自己能做多少事,再看有什麼創新的構想。外部評估則是要檢視產業/市場/科技的趨勢、法律規範、總體經濟和人口結構……等boundary condition。
做完這些評估後,就可以決定策略:要在哪個領域佈下重兵;如果不幸戰敗,要如何緩衝;如何幸運戰勝,要如何擴大戰果。
多角化經營
待公司到一定規模以後,勢必會走入多角化經營,但產品不夠聚焦往往會付出代價,多角化經營不善就會變成多慘化經營。本書建議,先聚焦在某一個營業範圍,等在該市場達到目標後,才跨入新營業範圍。而且這個新領域,是原有領域自然延伸出來的領域。
舉個例子,聯發科的核心業務是chipset,成立初期的產品是CD-ROM和CD-RW,最後達到了市佔世界第一,於是就接續跨入DVD、BD等領域。無論是CD、DVD、BD,本質都是讀碟機,都是原領域的自然延伸,這意味著公司不需要投入太多新資源就可以做新的產品線。聯發科再投入研發modulation(TV demodulator和smarphone modem),加上原本藍光播放器裡面的multimedia,就產生了電視和手機的產品線。聯發科從創立以來,就一直使用這種「舊產品投資新事業」的策略,成功地多角化經營。
相較於聯發科,臺灣第二大的IC設計公司——聯詠,其多角化經營就沒那麼成功。聯詠在顯示器driver IC領先市場,合理地就想從顯示器跨足電視晶片,但受限於晨星和聯發科,做得沒那麼成功。導致聯詠這幾年的EPS就隨著driver IC的景氣好壞常大起大落。
戰術
正所謂Devil in the details(魔鬼藏在細節中),就算企業有再偉大的願景、再正確的策略,但如果執行面是很糟糕的,那麼這公司的下場還是很淒涼的。
塑造良好的執行環境
給員工這五個條件,會有助他們的工作執行:
- 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 擁有做這個工作的技能
- 給予充分的自由和支援
- 自己的努力和貢獻能被賞識
- 了解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
捨我其誰的承諾
絕大部分的人都想把工作做好,這就是責任感。只要公司尊重和信任員工,員工就會對工作有commitment。我在《當責讀後感》文中提到,如果員工都能cover其他人多一些,工作出錯的機率自然會大幅降低。
作者稱之為「One Person Ultimate Responsible」——承擔完全的責任,同時打掃鄰居門前雪。如果群體的文化是這樣的話,整個組織會有很高的凝聚力。
從錯誤中學習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過程中失敗了六千次,有人問他:「你已經失敗了六千次,為什麼不放棄?」愛迪生回答:「我不是失敗六千次,而是成功地知道了這六千種材料都不適合當燈絲。」我在《在出包中成長》一文中提過,我們應該要把錯誤轉變成學習機會。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After-Action Review,就是在任務結束後,要撥時間討論順利的原因、檢討不順的原因、回答如何調整才能系統性地改善戰術卓越性。這也是PDCA環中的後二動,Check & Adjust。
資訊系統
除了人以外,其實電腦輔助系統也是很戰術執行面中重要的一環,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22年底聖誕假期這週,超強風暴Elliott讓美國航空業經歷了數十年難得一遇的嚴重癱瘓,然而當極寒風暴離開後,其他航空公司都恢復正常了,唯獨西南航空陷入崩潰(西南航空還是在本書中被提到好幾次的卓越公司),取消的航班越來越多。事後調查的罪魁禍首,居然是1990年代的手動排班系統。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電腦輔助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好的CAD tool還能大幅增加效率,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來,許多公司投入AI人工智慧研究,就是希望好的資訊系統可以幫助優異戰術的落實。
高效領導人風格
multiplier effect是總體經濟學的一個概念,我花了1000元去買衣服,衣服店的老闆賺到1000元、拿出800元去買蛋糕,蛋糕店的老闆賺到800元、拿出640元去買水果,……一開始我只有花1000元,但最後讓整個GDP增加了5000元(無窮等比級數求和=a/(1-r),這裡首項a=1000、公比r=0.8)。當主管能夠點燃部屬的熱情,讓r變大,甚至r>1,那麼最後這個等比級數的和,還可以變無限大。
這就是『主管的乘數效應』,書中列出了七個高效領導人的風格要素:
- Authenticity:以身作則,傳達公司文化
- Decisiveness:勇敢表達不同意見,但認真執行共同的決策
- Focus:專注在優先的事
- Personal Touch:瞭解前線運作
- Hard/Soft People Skills:硬的標準、軟的鼓舞
- Communication:溝通願景和策略
- Ever Forward:保持活力,不停進步
藍圖
作者主張卓越公司之所以卓越的原因是因為有正確的投入,自然有非凡的產出。正確的投入包括:有紀律的員工、有紀律的思考、有紀律的行動,最後達到基業長青。
有紀律的員工
找對人的重要性,比找對的商業構想來得重要,這是因為任何的商業策略,都會遇到預料之外的困難,而這些意外的險阻,只有正確的人才能克服。如果公司成長的速度超過他們延攬人才的速度,那麼這家公司是不可能很久卓越的。
總能量有分為位能和動能。在招募新人的時候,除了看重應徵學生的研究論文題目(目前所擁有的位能)之外,我也重視他的motivation&momentum(未來所擁有的動能)。一個能夠自我驅動的人,才會對自己的工作許下承諾。
有紀律的思考
刺蝟原則的核心是簡化複雜的事情,不要一心多用,而是僅有一條基本原則和理念方針,思考出企業的方向。考慮下列三個題目:
- 我在哪個領域是不可或缺、可以達到世界頂尖水準的
- 我在哪個領域是充滿熱情的
- 而這個領域的引擎是靠什麼驅動的
在把這三個題目的答案交集後,得到的那塊就是我要投入的。
有紀律的行動
減肥的英文是diet,這字出自於拉丁語diēta,本意是日常規則,也就是說減肥不是短期可以達成的,其實是要改變每天的生活。一家卓越的公司,是需要每天一點一點地積累動能,我曾在《如何達成遠大的目標》一文中說明過,有紀律地累積微小正確的行為,終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基業長青
本書第五章的標題叫「幸運的迷思」,可以想像作者的結論不會是卓越的公司都是運氣好,但作者也沒有否認運氣的因素。本書的建議是如果遇到了壞運,就在其中茁壯,也就是『成功的反面不是失敗而是成長』。另外一點作者要強調的是優秀的公司,在遇到好運的時候,會把握機會,展現出『更高的運氣報酬率』,這也是搞笑諾貝爾經濟獎模型裡面『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創新
每家公司其實都有好點子,只是卓越的公司能讓某些創意完全實現,而不是全部創意都只能部分實現。
創意v.s.市場
有些需求是市場本來就存在的,而公司的創意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獲得了報酬。例如1999年上市的黑莓機(一款手機),附有完整的QWERTY鍵盤,當年頗受商務人士喜愛,但鍵盤畢竟佔空間,後來iPhone問世後,手指觸碰(電容式)這點子就打敗了鍵盤和觸碰筆(電阻式)的手機。
有些創意則沒有經過市場調查,是先被發明出來,再想辦法商品化。3M的便利貼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一開始發明那種要黏不黏的膠液時,也不知道有什麼用,只是單純覺得這膠很特別,硬是找出了便條紙這應用。
突破性的創新主要是來自創意的推動,而漸進性的創新主要是來自市場的反饋。
組織扼殺創新
公司一開始規模小的時候,容易吸引創新者;隨著公司的規模變大,就開始吸引追求穩定的員工。公司一開始規模小的時候,流程不多,創新者可以自由地發揮;隨著公司的規模變大,官僚制度開始僵化,員工的積極性就會下降。作者建議公司應該要下放權力,做分散式管理,而不要中央集權。分散式的民主制度(像是美國),效率雖然是低落的,但卻是創意的溫床。
在部門裡,我們傾向錄取某些特定學校實驗室的學生,因為他們的教育背景符合工作需求,然而所有人的學習背景相似、思考邏輯雷同,只是容易成為一言堂而已。主管要試著招募與眾不同的人,也要鼓勵員工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籍,因為創新往往是把不同的概念融合在一起。一個很知名的例子是,賈伯斯說他在大學時選修了文字藝術課程,當時也不知道有什麼用,但後來在設計第一台蘋果電腦時,就創造了有多種電腦字體和字型。
創新的方法
管理學裡面有很多種增加創意的方式,我最喜歡的是「腦力激盪法」和「六頂思考帽」。
「腦力激盪法」是把idea寫在便利貼上,儘可能提出多種想法,還鼓勵越特別的主意越好,並禁止發想過程批評別人的主意,最後把類似的便利貼整理在一起,綜合討論出最好的方案。其原理是量變導致質變,如果idea越多,就越有機會出現高明的idea。
「六頂思考帽」:白帽子(客觀)關注數字和事實;紅帽子(直覺)鼓勵直覺的第一判斷;黑帽子(謹慎)考慮風險;黃帽子(積極)考慮利益;綠帽子(巧思)發揮探索;藍帽子(整合)綜觀全局做結論。這方法是利用換位思考,一次一頂帽子,聚焦一個立場,就能看到不同面向的意見。
後記
在書內,原1.0版本就有的內容會加上底色,而新2.0版本添加加的內容會用白色的底色,作者還會特別強調這是新觀點。老實說,我很討厭這樣的設計,對於新讀者來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連貫的完稿,我們才不在乎原稿、修改稿的過程。不過,還好只是文字底色的差別,不會太影響閱讀。
另外,也因為這本書不是全文重寫,而是用補丁的方式寫成,導致我覺得本書的結構不佳。比如說作者的大架構是願景→策略→戰術,但卻硬在第四章(願景)和第七章(策略)中間補丁二章(幸運、藍圖)。再比如作者在第四章的舊版內容講了「使命」,但又在後面加了新小節,說『我們已經差不多扔掉「使命」,完全以「BHAG」取而代之』,那幹嘛不直接把前面的使命舊內容都刪除,直接把BHAG新內容融合到前文去,這樣全文不是更流暢嗎?
對一個好產品來說,除了加入新功能,減法也是很重要的,而作者在本書用了太多加法,卻完全忽略了減法。我猜測,這是因為另外一位作者雷吉爾已經在2004年過世了,導致柯林斯無法選擇full-layer re-tapeout本書,而選擇metal-layer ECO modify本書,卻因此造成內容組織鬆散,因此我不覺得本書會像柯林斯之前其他的幾本書成為經典之作。